? ?
正月十七,是信宜镇隆六双村的年例。也是一年一度的六双花灯文化节。
信宜市镇隆镇六双花灯是广府文化、高凉文化、壮瑶文化的结合体,是粤西地区保存得最完整最原始的农耕文化形式,也是粤西历史演变的活化石。客观反映了粤西民俗文化活动的变迁,极具鉴江流域地方特色,对研究粤西民俗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。
六双花灯巡游民俗由来已久,流传至今,已经三百多年。按照最古老的传统,它是这一方水土的人民庆祝去年取得丰收,取得好收成的一种民俗庆祝、祈福仪式,也是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,许愿,祈福。
与粤西其他地区年例不同。正月十七这天,六双家家户户拿着花灯,游遍6条自然村,走街串巷,走过山路,迈过田野,手举点亮的花灯敬天,敬地,敬神灵。希望新年里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因它极具特色,每年的六双年例闹花灯都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前来观赏游览。
白花灯,当地土话叫做“白花贵子”,白花代表男丁。当地土语“灯”和“丁”同音,点灯和添丁是近音,六双村人点灯游行,希望神灵和祖先保佑添丁发财。
六双花灯以竹篾为骨,以宣纸为面,以祝语为表,以烛火为心,纯手工制作,其品种繁多,制作精巧,具有原始农耕性、历史传承性和浓郁的乡土性,渗透着浓浓的岭南文化色彩。
如今,有300多年历史的六双花灯被列为“茂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2013年还在广东省第二届花灯文化节上夺金奖。六双村也被评为“茂名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(花灯之乡) 。18年5月更是以独特的花灯文化获得2018-2020年度“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称号,这也是茂名地区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的乡村。
游花灯也有讲究。巡游队伍由大锣开路、神轿、十二生肖灯、八宝灯、吊灯、走马灯、宫灯、木偶、醒狮、白花灯、禾杆龙的顺序,中间配以火水筒照明,。鼓乐队和唢呐腰鼓队安插在队伍中,载歌载舞。绵延数公里的花灯队伍浩浩荡荡向各村游去。而各家各户的人们早就恭候在两旁,摆香案祭祀,上香,祈福,燃放爆竹。花灯巡游耗时三个小时,游走数十公里,环绕6个自然村后,重回广场,在广场上燃放烟花庆祝,整个花灯游行才算完满结束。
六双花灯起源
相传明朝中期,更多广府人与客家人因战事迁徙定居信宜,其中甘氏带入中原文化,在当地制作与本地风土人情相结合的花灯,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花灯款式,这就是六双花灯的雏形。
明朝年间,该地区出现鼠疫,六双人丁骤减。当地村民在明朝崇祯二年(公元1629年)的元宵节期间,将各户花灯集合在一起举行游灯活动。因灯与“丁”谐音,添灯意为祈求添子增孙;同时,盼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由此,便形成了六双花灯在正月十七游灯活动的传统习俗,沿袭至今。
主办:pc蛋蛋手机版官网办公室
承办:茂名市信息中心
内容及技术支持:南方新闻网
粤ICP备05085994号-1